动态信息首页 > 动态信息
著名学者张异宾教授应邀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座谈发布时间:2019-04-16  点击数:

 

2019415日上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张异宾教授应邀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座谈。参加座谈的除学报编辑外,还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近十位中青年教师。

座谈会由《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汪信砚教授主持。汪信砚教授首先对张异宾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报近两年来办刊思路的转变和办刊质量的提升。

张异宾教授首先肯定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期刊界长期以来的稳定地位,然后介绍了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有关情况、“CSSCI来源期刊目录的遴选机制以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江苏省期刊界的办刊经验。他指出,期刊质量的提升,需要剔除关系稿,借助权威学术带头人的影响力组稿,在关注名家的同时瞄准一线的中青年学者,鼓励编辑从“案头编辑”转型为“策划编辑”。

在互动环节,李佃来教授率先咨询了代表作制度和CSSCI目录对国内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影响。张异宾教授强调,CSSCI目录的初衷并不是用于学术评价,把C刊目录用于评价是对其作用的异化。随后,杨礼银副教授咨询了置身于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两个不同学科对教师哲学研究视角的影响。张异宾教授认为,学科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实质性的进步、在教学中掌握好尺度是最重要的。青年教师郎廷建、盛福刚咨询了论文选题、文献选择标准方面的问题。张异宾教授指出,日本学界的商榷性文章比较多,中国学者一定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做研究,要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观点,不能过于受海外学者评论的影响。李志教授就学界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争议进行了提问,张异宾教授认为,马克思在晚年时说过其对资本主义的判断是基于欧洲历史的研究结果,而后来研究者的误区是把这个判断套用到了东方社会上。最后,周可副教授咨询了《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影响问题。张异宾教授指出,马克思对物质生产过程的分析对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有重要指导作用,学者在做研究时不宜套用传统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最后,汪信砚主编作了总结,对张异宾教授在座谈会上分享他的精彩见解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他和其他与会教师多为武大学报提供高质量稿件。

 IMG_9371(20190415-120007).jpg

(李媛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