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首页 > 动态信息
“新媒体研究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发布时间:2015-11-29  点击数:

11月29日上午,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新媒体研究专题研讨会”在武汉成功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领域知名学者齐聚一堂,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即将推出的“新媒体研究”栏目建设献计献策。

在会议中,专家们结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的现状,以打造精品学术期刊、创办特色品牌栏目为出发点,从期刊业务流程、作者群与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组稿方式以及栏目内容与形式等,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看法。

首先,从内容选取上,华中科技大学王国华教授强调,期刊的主题设定要兼顾前瞻性与思想性,既要追踪社会热点,但也不能盲目追捧热点,必须强调研究的思想性与学术性;中山大学聂静虹教授、李艳红教授都提倡要以问题为导向来设置栏目,而问题的设定,她们都强调要有清晰的定位,既契合综合性学报的旨趣,问题不宜过窄,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话题不宜面面俱到。针对当前学术期刊之间争夺优质稿源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李艳红教授与重庆大学的郭小安副教授都提及了期刊的辨识度问题,他们主张武汉大学学报的建设在追踪学术热点的同时,必须充分体现武汉大学的历史与人文底蕴;根据武汉大学夏倩芳教授的说法,就是要更加关注那些选题厚重、学术意识浓厚、批判性强的研究成果,做出武汉大学自己的特色。至于研究方法与范式,大家都一致认同,在力求多学科交叉的同时,也要反对为了方法而方法,尤其是警惕当前某些量化研究中存在的“精致的平庸”现象。

具体地,李艳红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郭小平副教授概括了新媒体研究领域近期值得关注的几个主题,包括:互联网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互联网与公共领域;互联网与集体行动;互联网对新闻业的影响;新媒体与政治;新媒体的规制;新媒体文化;媒体人类学,等。就目前而言,可以从“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与社会”这三个大的方向来确定选题。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期刊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王国华教授和郭小安副教授、聂静虹教授都主张期刊编辑需要“走出去”,通过主办、协办、参与学术会议的形式,追踪学术热点,融入学科研究的前沿,以吸引更多优质稿源。此外,他们都提到,规范的制度化的编辑流程,也是吸引作者投稿的一个重要因素。夏倩芳教授和武汉大学的肖珺副教授还对武汉大学学报的审稿制度与流程设计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与要求。

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匡文波教授、复旦大学的廖圣清教授,则分别根据各自院系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性期刊的经验与思路,强调了期刊编辑在选稿标准、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以及作者队伍建设方面应遵循的原则,他们都强调要多刊发思辨性与批判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尤其要注意发挥武汉大学的传统学科优势,更加关注综述性的研究、专题性的研究和合作性强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在追逐热点的同时适当地选择一些冷门问题。

此外,专家们也针对武汉大学学报的栏目设计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如王国华教授强调,保持栏目设置的相对稳定,也是形成期刊持续影响力的关键。夏倩芳教授建议,武汉大学学报应当开设一个富有批判性、研究性的书评专栏,她还对学报的封面以及版式设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会议最后,学报还为参会代表颁发了组稿专家兼审稿专家聘书。通过召开专业领域的小型研讨会,实现编辑与作者、专家面对面交流,这是武汉大学学报质量提升举措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其他专业领域的小型研讨会随后将陆续推出。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