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提出实践范畴之初,通过摒弃将人归为纯粹肉体的感性存在者的做法,以及将活动等同为与人无关的纯粹精神性活动的做法,有意识地建立起感性活动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关联。此后,他更为具体地规定了实践范畴:感性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感性活动是这些个人的存在方式,感性活动发生在一定的时空当中,感性活动是人类延续自身的基本方式。这些稍显抽象的规定性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与交往活动中获得了更具体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