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代以来的价值失范和秩序解体,作为保守主义的一翼,从19世纪末儒家就发生了某种转变,开始融摄西方文化,弥合传统与变革之间的裂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秩序。这个以维护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与神圣性为己任的学派,以中体西用、返本开新为思想与行动的纲领,给社会秩序原理预设了儒家伦理学的前提,表明它虽然被称为方位性的思潮,依然决心捍卫其核心价值。与内在张力相应的是出现了两种路径:熊十力走的是学院哲学的路径,从经学去发掘现代秩序原理,梁漱溟则从恢复古风——儒者讲学与民众运动结合——的路径,试图从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探索社会秩序的重建。虽然有因应形势而变化论辩策略的成分,但是表现了对现代化进程在保守主义视域下的概念化。